跳到主要內容區
 

未來感染症的挑戰是DNA病毒(王慧菁教授)

王慧菁

2020年初,一個全新的冠狀病毒,才剛亮相就挑起了全世界人們的敏感神經。此病毒與2003年流行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(SARS)病毒基因序列約80%相同,一般大眾卻皆無抗體。新冠病毒的傳播力與致病力都比一般呼吸道病毒強,還可能致使病患肺纖維化、呼吸衰竭甚至死亡。SARS患者死亡率是10%,新冠病毒則約2%,雖比SARS低,但一般流感病毒的致死率只有不到千分之0.2,有鑑於此,短期內可能無法期望新冠病毒降低毒性甚至流感化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新冠病毒是RNA病毒。RNA無法在細胞中長期保存,只要能夠抑制病毒的複製機制,被感染細胞中的病毒RNA就會遭清除,完全治癒的機率相當高。C型肝炎病毒同樣是RNA病毒,慢性C肝患者即使已經與病毒共存十幾年,在給予口服特效藥之後仍有超過99%的治癒率,因此C肝新藥雖然昂貴,台灣健保仍納入給付。


B型肝炎病毒就不同了。它是DNA病毒,病毒的DNA在感染的肝細胞中能穩定存在數年不會降解。近年研究更發現,病毒的DNA可以在感染的數天內就插入宿主的染色體中,成為細胞中永恆的存在。換句話說,只要遭感染的細胞不被殺死,病毒的DNA就可以在肝臟不斷複製、生產病毒,再感染更多細胞。而抗病毒藥物只能減緩B肝病毒在細胞的生產速度,但無法根除已插入宿主染色體的病毒DNA。


事實上,人類長久以來對許多DNA病毒都莫可奈何。全球有超過90%的人口感染Epstein-Barr(EB)病毒,人體一旦遭受感染,這種病毒就會終生潛伏在鼻咽部位,與往後鼻咽癌或淋巴癌的發生有關;常見的口腔?疹或帶狀?疹,也是由DNA病毒引起。這些DNA病毒一方面潛伏在免疫細胞較不活化的區域,另一方面可把DNA插進宿主基因組,亦即可長存宿主體內,伺機發動攻擊。這種生存策略極其有效,也是科學家至今仍束手無策的原因。


如果未來出現高感染性的DNA病毒,治療上只會比RNA病毒更難纏,但也不是毫無希望。利用基因剪輯(CRISPR)工具去除病毒插進宿主體內的DNA是可能的解決辦法之一,但要剪切所有遭感染細胞的DNA是一大挑戰。較可行的方式是多種策略同時並行,包括持續研發新的抗病毒藥物以及免疫調節藥劑,這些都將成為未來對抗新興傳染病的有效工具。

 

原文:https://sa.ylib.com/MagArticle.aspx?id=5305

瀏覽數: